


数字经济专业以经济学为根基,数字技术为手段,融合管理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与技术。研究数字经济的运行规律、测度数字经济的规模、规划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数字经济及其相关理论、方法,熟悉国内外数字经济运行规律及创新发展实践,能够熟练运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方法,适应数字经济分析、管理和治理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以及富有科学与创新精神的高层次数字经济研究后备人才。作为经济学门类下的一个交叉学科,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的“新商科”创新人才具有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及数据挖掘工具掌握数字经济运行规律、并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字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我国数字经济的推广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数字科技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突破口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数字化人才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就要求数字经济从业者构建复合和交叉的知识体系,融合数字化技能和专业领域知识,具备数字化战略管理能力、深度分析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科学研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数字营销能力。



本专业紧盯我国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及时跟踪实践需求,以实习实训课程、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数字经济实践应用能力,在专业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成效显著。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结合市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现已与南山集团及下属企业、烟台周边地区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每年都有企业管理人员线下授课,学生也可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共建人才培养机制。数字经济专业校内现有大数据挖掘实验室、经济管理综合演练中心等实训室,校外也有数家校企合作单位建有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专业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训实习的需求。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据预测,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80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行各业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会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将对就业生态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数字技术将改变诸多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带来大量的新兴领域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将威胁到一些容易被机器取代的传统职位。这势必会重塑行业岗位需求。预计203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100万亿元,总就业容量达到4.15亿人,从目前存量看,中国高技能人才仅占整体劳动力市场的4%,数字经济类人才缺口巨大,招聘岗位向非技术类延伸。
